摘要:眾所周知,傳世的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呈現出兩種完全不同的容貌,對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自明朝以來即有種種猜測,如談遷“疑像”說等。其實,為朱元璋“易容”,其子成祖朱棣是主要推動者。因朱棣信奉相人術,相學不僅被他用來自證其篡奪具有天命,也成為永樂朝重新闡釋“開國”歷史的主要工具,朱元璋的歷史活動被加進許多神異的元素。隨著朱元璋傳說的大量衍生,其容貌也被一些符合相理的奇異符號所改造,乃形成一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異像”。這也證明,相學成為當時社會各階層認知世界、解讀歷史的一種基本方法。在此背景下,一些著名的相士,如袁珙、袁忠徹父子,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為我們觀察明代前期的歷史,提供了一個特殊的視角。在當時的政治生態和話語環境下,相人術成為一種標準,在選官、用人、立嗣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甚至在一些重 相人術簡稱相術,又稱風鑒,是占術的一種,源遠流長,最早的文獻記載可溯至先秦,《左傳》《國語》中就保存了不少相人的例子。相術認為,人的命運與人相之間存在著微妙且緊密的聯系;它包括四大門類,即相面、相音、相形態、相手足,其中最重要的是相面。但相士在占相時,一般會將這幾個方面結合起來,如云“蜂目而豺聲,忍人也”,就是將人的五官與聲音特征綜合起來進行性格分析。戰國末期,儒學大師荀子就已著《非相篇》對相人術進行了批判,足證相術在當時的興盛;到東漢時,著名思想家王充、王符分別撰有《論衡?骨相篇》和《潛夫論?相列》,開始對相人術進行系統的理論總結。①相術及相學在后世深深地滲透進人們的思維方式與話語之中,成為中華文化中具有廣泛信仰基礎的一個組成部分?! 〗裉煳覀儗ο嗳诵g的原理及科學性基本持否定的態度,但研究相術活動在古代社會對人們的世界觀及其行為方式的影響,還是有其價值的。本文的研究以明代前期政治為背景?!懊鞔捌凇钡慕缍?,是出于研究的方便,而非明朝分期的學術標準,其時間大致從朱明王朝建國到天順年間。本文將探析這一時期,相士及相術在朝野意識形態的構建與互動,以及政治生活中所發揮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