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紀之交,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在不斷增強。這兩年來,各國都不同程度受到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均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在世界經濟格局中重新定位等一系列棘手的問題。德國作為世界第二大出口國、第三經濟強國,在歐元引進后怎樣繼續開拓中國市場、增加來自中國的訂貨,從而緩解其內需贏弱,失業居高不下,經濟低速增長的困境,無疑是一再承諾要通過創新帶領德國經濟走上“生態經濟”之路的德施羅德新政府的亞洲政策的重心所在;而中國,在經過了20余年的市場經濟改革的風雨歷程之后,經濟發展和改革體制都處在一個新的轉折點。市場已由賣方轉向買方,“經濟過?!钡挠撵`已經出現。內需不振,吸收外資的效益滑坡和結構失衡等問題日益困擾決策層。而以產權轉變為主的國企改革也已走到了關鍵時刻。在這種大背景下,結構互補的中德經貿關系發展前景究竟如何,頗受注目?;仡櫨攀甏p邊經貿發展軌跡,分析新問題、新特點,對我們前瞻全球化情形下、“科爾后”時代的中德經貿交往走向大有裨益。